[ 台股史詩級崩盤 終將迎來大多頭 ]
<2025-04-09> 陳雅頎 分析師

近期全球股市遭遇大崩盤,這一情況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特別是在川普關稅戰影響下,市場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一旦美國對各國加徵高額關稅,將導致全球供應鏈出現重大變化,影響企業的營運成本和利潤預期。各種分析關稅、貨幣政策資訊層出不窮,似乎每個人都能成為專家。然而,今天我們不妨務實一點,將焦點拉回到操作面,探討作為一名希望持續在股市中精進操作的交易者,應該如何做出明智的決策。

在台灣股市中,八大官股行庫的動向是重要的市場指標,只要國家運營正常,稅收穩定,就會有資金持續進入市場。可以觀察2020年因為covid 19,台灣加權指數單月重挫30%,另外2022年加權指數一共跌了4081點,跌幅達到22.4%,僅次於2008年(-46.0%)、2000年(-43.9%)、1995年(-27.3%)、1992年(-26.6%)、1990年(-52.9%),官股券商普遍在大盤融資維持率拉回160%附近開始買進,隨後指數上漲超過成本、多頭行情展開時再慢慢賣出,因此每一筆操作都實現了獲利,該指標可追溯至2015年以來持續有效,指數也確實屢創新高,值得投資朋友參考。

短期來看台股本周出現恐慌性賣壓、融資多殺多的斷頭潮,本周盤面上超過千檔股票亮燈跌停。這種情況雖然令人擔憂,但從長遠來看,這或許也意味著市場離落底反彈不遠了,連國安基金都宣布歷史第九次進場護盤,動用資金高達5000億元,根據過去8次國安基金進場的經驗,個股一周左右會出現回穩反彈,不過仍有底部劇烈震盪的可能,此時要特別保持耐心。投資朋友只要不過度依賴融資,持有那些獲利穩定的公司,便可靜待市場的回暖,迎接大多頭行情到來。

回顧上半年股東會及公開訊息,許多公司透露下半年電子產業的景氣有望復甦,營收與獲利將比上半年更為理想。面對市場的下跌,作為一名交易者,我們應該保持冷靜,透過理性的操作與策略,無論市場如何波動,都能為自己創造機會,最終實現長期獲利。若已經持股滿手,建議不要因恐慌而隨意賣出,避免賣在低點錯失反彈。否則可能一邊停損、一邊想抄底,最終反而加重損失;如果手上有充裕現金,可以多做研究,從評價面切入,首選低本益比高成長性或極具產業地位的個股,時序進入第二季接近除權息行情,隨著恐慌賣壓消化完,有機會賺股息再賺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