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判斷的空間理論(七) ]
<2020-07-15> 林國寶 分析師

股市的操作,無論在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中,只要機會來臨時,當下都會出現階段性的主流股,主流股特色通常包括:
○1成交量集中,人氣匯集的熱門股票。
○2它的上升角度是陡峭的。
○3必然有當下流行的特殊題材加持。
○4只要注意拉升過程中的頻頻爆量之危險訊號即可從容操
作應對。
長期下降壓力線突破後,必然會出現波段的主流股。抓住主流股,做一段時間的持有,直到主流股完成大波段漲勢,出現在第5波末端而開始轉弱時,才考慮獲利了結。這種拋棄短線操作,改採中長線的操作,才有辦法讓您在股市中賺到大錢。
在股市中真正賺到大錢的,都是中長期操作累積而來的。他們一年只做2~3次的大波段行情。當行情見中長線大底完成或正式有效突破長期下降壓力線後,才開始大量買進當下的主流股或心目中早已鎖定的主流股,而且一直抱牢,波段操作的過程,只作「汰弱擇強」的換股進出,一直到主流股大波段漲勢結束或進入盤頭階段浮現時,才全部獲利了結。又是長時間的休息,等待下一次機會的來臨。這種長線的波段操作時間點,在台灣股市中剛好可以財務報表公告的時間與當下股票市場的多空位階作為參考。例如每年11月中旬公告的第三季財報,其適用的時間較長,直到隔年的4月底公告年報時,皆有一段相當可觀的財報拉高行情,就是投資者可以掌握到的波段操作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