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浪理論中各個波幅的特性(二) ]
<2019-12-04> 林國寶 分析師

(一) 第四波(或第4浪):
1. 第四波主要是修正第三波拉高後的調整波(下跌波)。
2. 第四波具有不確定性。因為它和第二波修正波具有互換原則,若第二波修正時間短(平台型,3-3-5),第四波修正時間就會拖長(鋸齒型,5-3-5)。反之,若第二波修正時間夠長(鋸齒型,5-3-5),那麼第四波的修正時間就會縮短,呈平台型(3-3-5)。
3. 若第三波行情已大幅漲升(延伸波,呈主升段),第四波通常會以較被雜的型態出現,「傾斜三角型」是它經常出現的走勢。三角型修正波是修正波中唯一以A、B、C、D、E五波的修正波型態出現,而且每一波段都細分為3小波而形成的五個三波的波形(3-3-3-3-3)。在修正波中的B波也會出現這樣的型態。
4. 理論上,第4波的底部不會低於第1波的頂點,但在實務上,尤其大級次第四波的低點,常會跌落至第一波頂點以下。兩者判斷差異,在量化後皆可迎刃而解。
5. 第四波形成過程中,高價股往往出現小幅回落,而低價股則上竄下跳,震盪頗為激烈。
6. 修正波的D波亦具有第四波的不確定性。若ABC三波修正只有A-的3小波時,D波就變成B波,具有第2波的特性,反彈接近A波起跌點後再下滑。或為強勢平台的B波。若ABC三波已視落底完成時,D波搖身一變,又成為另一個上升波段中的第1波,又具有第1波的特性,故稱D波為混合波,暫代的意思,在實務上不存在,最後都會因反推而消失。這是推動波的第4波和修正波的D波不同的奧妙之處。

(五)第五波(或第5浪):
1. 當第三波走延伸波時,第五波的漲勢通常小於第三波。屬一段走勢中的末升段,故具有不確定性。
2. 一波和第三波的漲幅類似時,第五波的漲勢就非常大,屬五波中漲幅最大的一波,以邪惡第五波定義之。
3. 在新興國家股市中或期貨市場中,第五波經常是最長的,而且可能再出現延伸波。這在量化波浪理論中以第Ⅲ種型態判斷模式視之。
4. 當第三波過分揚升時,有時第五波會出現失敗的情況。失敗的第5波指的是第5波拉高時並未越過第3波的高點,並在爾後的下跌中跌破第4波低點時即視之。
5. 在很多驗證性的指標中,如OBV(能量潮)等,開始落後於價格變化時,通常視為第5波進入末端的前兆。
6. 在第五波所處的當下,市場情緒是相當樂觀的,看不到一絲的利空訊息。經常可以聽到大部份的分析師的豪言壯語,人人賺錢中。但市場上原來的領頭羊已退居至二線了。